
新闻中心
NEWS
集团公司领导和我司管理团队参观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
发布时间:
2017-11-02 11:42
来源:
在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之际,为学习港珠澳大桥精神,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树立创先争优意识。2017年8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孔蔚湘董事长及育才-布朗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魏建国董事长受邀率团至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参观学习。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参观学习团听取了港珠澳大桥工程总监张劲文博士及运管部江晓霞部长的详细介绍,感受到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创新精神、担当精神和工匠精神。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全长约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包括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以及连接隧道、桥梁的东西人工岛。大桥的建设对珠三角地区实现改革和发展的宏伟目标,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稳定,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
22.9公里的主体桥梁包括中国结造型的青州桥、海豚造型的江海桥、风帆造型的九洲桥三座通航孔桥和约20公里非通航孔桥,其中深水区15公里采用110米跨径钢箱连续梁桥,浅水区约5.4公里采用85米钢混组合连续梁桥。
桥梁工程大规模采用钢结构,上部结构用钢量达40多万吨,实践了“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的创新理念。大规模采用埋置式预制承台基础,以满足珠江口水利防洪、阻水率要求,共有约200个桥梁承台需埋入深达8~15米的海床面以下。桥面铺装规模达70万平方米,其中50万平方米为钢桥面,是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
钢箱梁制造和土建施工于2012年7月正式展开,至2016年9月27日实现桥梁工程全线贯通,2017年7月27日桥梁工程主线桥面铺装圆满完成。
岛隧工程由沉管隧道、东西人工岛、非通航孔桥组成,其中沉管隧道是当今世界综合难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岛隧工程全长7440.546米,东、西人工岛各全长625米,沉管隧道(含暗埋段)全长5990米,其中沉管段长度5664米。
人工岛平面呈椭圆形,采用“蚝贝”的设计理念,每一个人工岛的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采用钢圆筒围护成岛工艺快速成岛。隧道采用沉管方案,采用“工厂法”预制生产33节沉管管节,每个标准管节长180米,重达8万吨。沉管隧道穿越外海深厚软基地区,最大作业水深46米,运用研制的世界最大的深水碎石高精度整平船进行隧道基础处理,采用8艘大马力全回转拖轮协同作业进行沉管浮运,配置深水无人沉放系统的国内首条安装船,通过信息技术和遥控技术实现管节姿态调整、轴线控制和精确对接。
岛隧工程于2011年1月启动,至2016年12月底,33节沉管全部预制完成;2017年3月7日,最后一节沉管成功浮运安装;7月7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张劲文博士和我司魏建国教授就大桥钢桥面铺装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港珠澳大桥钢箱梁桥面铺装结构形式为钢板喷砂除锈(Sa2.5级)+MMA防水粘结体系+30mm浇筑式沥青GMA10+38mmSMA13;组合梁桥面及混凝土连续梁桥铺装结构形式为桥面板打砂+防水粘结层+45mm改性沥青SMA13。钢桥面铺装对施工要求极为苛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各方,着力科技创新,研发了“桥面铺装工程降水临近预报系统”及“环氧沥青类、树脂沥青类、MMA类防水粘结层洒布设备”等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可谓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面对这样一条拥有数个“世界之最”头衔的“巨龙”,要克服恶劣的外海施工条件,建设一座同时满足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标准体系,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的巨大规模跨海通道,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步步搭建起这条“海上天路”,中国人不仅用事实证明了自己“行”,还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
因上桥人员数量的严格受控,本次学习为公司总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大家对港珠澳大桥的规模、施工及设计技术难点、要点以及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的投资价值和社会贡献、综合效益等都有了一个全新的体会和感悟--伟大的作品源于伟大的构思,伟大的工程有伟大的建设;每一个建设环节力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目标方能实现。参观完港珠澳大桥,当天下午参观学习组一行还前往我司在珠海的在监项目珠海市鹤州至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总监办进行了检查指导。